您好,欢迎进入贵州成考网。

贵州成考网

首页 > 成考 > 复习指导

复习指导

成考考点七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发布时间:2015-06-08   首页 > 成考 > 复习指导

 考点分析

文章的思想内容,归纳起来说,主要是指两点:一是文章所运用的全部材料,二是作者运用这些材料所表达的观点、见解、主张、感受和思想倾向。

材料是文章思想内容的主体。没有材料,就没有文章可言。一般来说,在议论性文章中,作者所用的全部论据,包括事实论据、事理论据以及征引的歌会总文献资料,都是材料。在说明性文章中,作者所介绍的事物和引用来说明事理的文字,也都是材料。在叙述性文章中,作者所叙述事件,所写之景物等,也都是材料。

作者凭借材料所表达的观点、见解、主张、态度等,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灵魂。材料与观点的和谐统一,构成了文章的思想内容。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应注意下列三点:

1)要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2)要坚持观点和材料一直的原则。

3)要从作品实际出发,不可“以偏概全”,也不能“拔高”。

【例1

话说知音

林 非

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的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

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在他停泊的小周中专心致志的鼓琴,樵夫钟子期竟会听得出神入化。当他将仰慕着高山的情思注入音符时,钟子期立即慷概激昂地吟咏着:“巍巍乎若泰山!”当他挥舞手指弹出浩荡迸涌的水声时,钟子期又像是站在滚滚的江河之滨,禁不住心旷神怡地叫喊起来:“汤汤乎若江河!”对这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的琴声怎么能感应的如此丝毫不差,竟犹如从自己心弦上盘旋着飞翔出来的?如此神奇地领悟和熟稔伯牙弹奏出来的袅袅情思,真像是变成了他的化身一般。这怎么能不让伯牙万分地兴奋和赶感激?因此当钟子期死去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心思出没琴弦了。知音难觅,怪不得唐代诗人孟浩然,要反复地感叹“恨无知音赏”和“知音世所稀”了。

我偶或在黝黑的深夜里浏览《吕氏春秋.本味》和《列子.汤问》思忖着知音这两个字的分量想得心驰神往时,眼前似乎笼罩着一阵阵飘荡的云雾,在惝恍和朦胧中超越了时间的阻隔,觉得伯牙老人隐隐约约的从这两本字典的字缝里走出来,矍铄地站在我身旁。当我向他振新地致敬时,多么想唐突地劝慰他,依旧要不断地奏出震撼人们灵魂的声音,其中自然应该有悼念那位知音的悲歌,让人们更透彻地理解,智慧的灵魂和丰盈的情感是多么值得怀念和尊重。像这样美丽动人的乐曲,难道你就不会熏陶出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更多的知音?而如果不再去弹奏这迷人的弦索,哪里还能引出心心相印的知音呢?知音总是越多越好啊!

更何况伯牙学习鼓琴的道路实在是太艰苦了,我曾在《乐府解题》里看到过这样的记载,据说他整整三年都困苦地弹奏着,琢磨着,冥想着,手指都裂开了,鲜血直往外冒,浑身消瘦,憔悴得像奄奄一息的病人,但是,琴弦上市蹦出一丝丝浑浊和粗糙的声响。于是苦心孤诣的恩师带领他奔向波涛汹涌的东海,整日整夜地在沙滩上踯躅。狂风吹肿了眼睛,暴雨淋湿了衣衫,烈日晒黑了皮肤,黯淡和凄凉的月光又使他迷失了道路,险些溺死在奔腾和呼啸的海浪中。那铺天盖地怒吼着的波涛,茫茫无际蔓延着天涯,扶摇直上哀号和翱翔着的鸣鸟霍地使他开启了紧闭的心窍,琴声变得突然悠扬而又壮烈,清冽而又浩瀚,刚劲而又缠绵看,悲切而又欢乐,我似乎瞧见他无法遏制自己的泪水顺着脸颊滚滚流淌。像这样花费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艺,轻易放弃了是多么严重的损失,对艺术的追求必须不懈的坚持下去,不能动摇和沉沦。

大凡能用声音、图画或文字去打动人们的艺术家,往往历尽沧桑,甚至要闯过多少生死的关隘,还得在日后反复地揣摩,昼夜都不能停歇。既然已经耗尽了毕生的心血,投入了如此巨大的功夫,确实就应该永不停顿的奋斗下去,将自己美好和高尚的憧憬始终存留在人心中,获得更多更多的知音。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这篇散文选择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早已深入华夏子孙的心坎里的知音传说进行评论,表现了作者对获得知音的独特看法。

B、全文以“神往和渴求知音为线索,以叙述和描写俞伯牙遇知音和艰辛学琴的经历为主要内容,揭示知音难觅但又可求的主题。

C、“我们似乎瞧见他……滚滚流淌”一句,生动地描写出伯牙学琴成功后激动和喜悦的心情乜嘢融入了作者学艺的切身体会。

D、最后一段以“获得更多更多的知音” 收尾,既与第一自然段神往和渴求知音的意思相呼应,又进一步阐述了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E、第一自然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形象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

【答案】AE

【解析】A项正确没有疑问。B项的问题有两点:一是对“主要内容”的判断,虽然文中用较多的笔墨叙写俞伯牙遇知音和艰辛学琴的经历,但不是“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是如上题所说的“独特看法”;二是“知音难觅但又可求”不能准确表达本文主旨,再则,文中也没有谈到知音“可求”还是“不可求”的内容。C项的主要错误在于“也融入了作者学艺的切身体会”在文中找不到依据。D项的分析结合会原文实际,从文中看不出末段的内容作了“进一步阐释”,而它阐释的是作者的观点。E项是正确的。可以运用结构分析法来分析分号前后的分句。后一分句的主干是“咆哮催促行动”,很容易看出知音传说的鞭策作用。前一分句将非常抽象的“美感”转化为“欣慰地咀嚼和回味”这样形象的描写,写出读者从中获得的愉悦,也就是知音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

【例2

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义最深的动作,在一扇扇门内,隐藏着何等的奥秘!

没有人知道,当他打开一扇门时,有什么在等待着他,即使那时最熟悉的屋子。时钟滴答响着,天已傍晚,炉火正旺,也可能隐藏着令人惊讶的事情。也许是修管子的工人就在你外出知识已经来过,把漏水的水龙头修好了。也许是女厨的忧郁症突然发作,向你要求得到保障。聪明的人总是怀着谦逊和容忍的精神来打开他的前门。

门各种各样。有旅馆、商店和公共建筑的转门,它们是喧闹的现代生活方式的象征。还有古怪的吱吱作响的小门,它们依然在变相的酒吧间外面晃动,只有从肩膀到膝盖那样高低。更有活板门、滑门、双层门、后台门、监狱门、玻璃门……然而一扇门的象征和奥秘在于它那隐秘的性质。玻璃门根本不是门,而是一扇窗户。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

开门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当侍者用托盘端给你晚餐时,他欢快地用肘推开厨房的门,当你面对上门推销的商或者小贩时,你把门打开了,但又带着猜疑和犹豫退回了门内。彬彬有礼、小心翼翼的仆役向后退着,敞开了属于大人物的壁垒般的橡木门。牙医的那位富于同情心然而深深沉迷的女助手,打开通往手术室的门,不说一句话,只是暗示你医生已为你做好了准备。一大清早,一扇门猛然打开,护士走了进来:“是个男孩!”

门是隐私,回避的象征,是心灵躲进极乐的静谧或悲伤的秘密搏斗的象征。没有门的屋子不是屋子,而是走廊。无论一个人在哪儿,只要他在一闪关着的门的后面,他就能使自己不受拘束,在关着的门内,头脑的工作最为有效。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

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它包容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繁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它包含着人间至乐的最高闪现:重聚,和解,就别的恋人们的极大喜悦。即使在悲伤之际,一扇门的开启也许会带来安慰:它改变并重新分配人类的力量。然而,门的关闭要可怕得多,它是最终判决的表白。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在门的关闭中有着不同程度的悲伤。一扇门猛然关上是一种软弱的自由。一扇门轻轻地关上常常是生活中最具悲剧性的动作。每一个人都知道把门关上之后接踵而来的纠心之痛,尤其是当所爱的人音容犹在,而人已远去之时。

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生命不会静止不动并听任我们孤寂无为、我们总是不断地怀着希望开门,又绝望地把门关上。

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至于另一扇门是不存在的。门以关上,就永远关上了,通往消逝了的时间脉搏的另一个入口是不存在的。

第三自然段中作者说:“玻璃门根本不是门,而是一扇窗户。”清联系“门”在文中的主要含义,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答案】因为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而玻璃门是透明的,做不到这些。(或:因为玻璃门是透明的,毫无隐秘可言,而一扇门的象征和奥秘在于它那隐秘的性质。)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弄清“门”在文中的主要含义。文章第一自然段说门内“隐藏何等的奥秘”。第三自然段进而又说,“一扇门的象征和奥秘在于它那隐秘的性质”,“ 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 。而“玻璃门”是完全透明的,不具有“隐秘的性质”,不能掩盖藏在它内部的事物,也不能给心儿造成悬念,所以“玻璃门根本不是门”。

 

 

 

更多详情咨询贵州成人高考网

咨询热线:0851-85962743

学员报名服务中心:贵阳南明区花果园中央商务区63316